当前,非道路移动机械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,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显著影响。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,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智能终端应运而生,这一创新技术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广应用。
一、实时监测机械定位,配合电子围栏技术规范作业范围
通过北斗/GPS双模定位系统,管理部门可以精确掌握每台机械的实时位置信息。以青岛市为例,该市在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指南》中明确要求,在划定的低排放控制区内,必须使用符合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机械,并安装智能监控终端。当机械进入禁止作业区域时,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,并记录违规行为,为环保执法提供可靠依据。这项技术的应用,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、覆盖面有限的问题。
二、实时监测机械作业状态
智能终端通过采集发动机转速、油压等关键参数,可以准确判断机械是否处于作业状态,并自动统计作业时长。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11月发布的动态显示,该省已累计安装智能终端超过2万台,日均采集作业数据10万余条。这些数据不仅为环保部门制定管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,也为机械所有者优化设备使用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数据支持。例如,通过对作业时长的统计分析,用户可以合理安排设备维护周期,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的机械损耗。
展开剩余47%三、智能终端拓展碳排放监测功能
新一代终端集成了排放因子计算模型,能够根据发动机工况实时估算碳排放量,并通过4G/5G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能碳管理平台。中国环境报的报道指出,这种"终端+平台"的监管模式,为非道路移动机械参与碳交易奠定了基础。以一台200千瓦的挖掘机为例,智能终端可以精确记录其每小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,为碳减排量核算提供可靠数据。
四、智能终端拓展蓝牙主机功能
为满足多样化监测需求,智能终端还创新性地集成了蓝牙主机功能。通过蓝牙5.0技术,终端可以便捷接入各类外接传感器,如噪声监测仪、颗粒物检测仪等。这种模块化设计大大提升了终端的扩展性,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配不同的监测模块。湖北某工程机械公司在其官网展示的案例显示,加装PM2.5传感器后,终端不仅能监控机械排放是否超标,还能为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提供实时数据。
从技术发展趋势看,未来智能终端将向多功能集成、数据智能化应用方向发展。一方面,终端将整合更多类型的传感器,实现"一机多能";另一方面,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终端采集的海量数据将被深度挖掘,用于预测性维护、作业效率优化等增值服务。随着《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监控技术规范》等标准文件的陆续出台,这类智能终端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化、标准化,为我国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机械工时通,专注工程机械智能管理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。详询【机械工时通】官网
发布于:广东省晶顶网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-炒股怎么配资-炒股配资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